一、传统工艺作伪
传统工艺多用于十几年前,主要是将仿旧玉器制成成品后,进行抛光,放到梅杏干水中熬煮几天。由于水中呈酸性,玉会被腐蚀出麻点;然后取出,表面涂以相应的色彩,再上火烘烤,颜色便会浸入玉石内部。此时再放入油锅或蜡锅中浸油,于是一块仿古玉便基本制作完成了。
若想再进行深加工,可将其埋入地下,并时常浇水,一年后取出,效果会更好。
玩过玉的人知道,玉器在人的把玩过程中,会变得更加润滑,富有灵气。为了得到这一效果,他们便用麦糠揉搓、皮肤磨蹭等方法,使其变得更加滋润。
评点:经此“烹制”过的玉,几可乱真,收藏者很容易走眼。
二、现代手法造假
近年来,古玉制假者将现代工艺技术逐步引入“作旧”领域,凭借着不同的工艺,制作出不同时代的古玉,这些古玉中的赝品,更加令人真假难辨。
1、火烧
造假者将玉件直接放在火上烧或涂上火碱后用石灰包好,放到锯末里埋起来,这样在玉石上烧出的白色叫“鸡骨白”,如果将其立即冷却就会产生牛毛纹;若在水中加入不同颜色的化学物质,便会制出各色牛毛纹玉石。
为了使其显出光泽,制假者便用砂纸沾着猪油,对其表面打磨直至出现光泽。
评点:这种火烧玉件一般没有玻璃光,显得较硬,所仿器物多像宋、明朝代的物件。
2、酸咬
将玉器在需要加颜色的地方用化学方法加热,放入硝酸、硫酸的水中,接着把需要保留色彩的地方用混合物封好隔离,再放入一种液体中浸泡,使颜色浸入到玉石缝隙中。最后还要对其进行全身封闭打磨。利用此法制出的古玉能表现出“玻璃光”。
评点:这类玉更具有古玉的感觉,收藏者出手时要多加注意。
3、加压
将器物打磨、着色、上油后,用按一定比例的混合碱包裹好,放入高压釜内,几天后取出,再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处理,其表面会呈现出白灰皮和玻璃光,玉块上有色的地方会自然沁入色泽。
评点:此法制出的“古玉”不容易鉴别。它一般用来仿制新石器时代到战国时期的玉器,作旧后器物的颜色能浸到较深的地方,收藏者须仔细辨别,谨防被假货“咬了手”。
说声谢谢,感谢回答者的无私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