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材业“洗牌”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,只是这两年房地产的萎缩加快了“洗牌”的步伐。2008年,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,和其他行业一样,石材行业中很多企业倒闭。为应对危机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,石材行业迎来了一次十分宝贵的调整发展机遇,但结果是行业没有有效调整,石材企业却以几何级数剧增,竞争趋于白热化。现在,随着石材消费需求总量的下降,石材行业面临又一轮的“洗牌”。
在当前的危机下,应以收款安全为第一位
所有石材企业都要创新思路,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以应对当前的行业危机。比如,万里石集团今年的生产、营销状况还是非常理想的,销售额和纳税额与去年同期相比,都有较大的增长。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,是因为今年做了很多的调整。
过去以销售为导向,今年以收款为导向,以收款安全为第一位。国际市场方面,以新兴市场,特别是发展很快的东盟市场为主;国内市场以中西部地区为主,因为中西部地区有国家“中部崛起”、“西部大开发”的政策支持,其受房地产调控的影响相对较小,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会明显多于受调控影响最大的东部沿海地区。
品牌代理制和定制化是行业走出“冬天”的两条腿
品牌代理制这是一个趋势,有它的必然性,但是因为行业特点的不同,有些行业除了实行品牌代理制外,还需要拓展其他的模式。大众的产品(如陶瓷、卫浴等)可以走品牌化道路,这是一个必然方向;但是,一些非标准化、个性化的产品(如石材等),可能还得依托传统的渠道。
大家都说石材行业实行标准化比较难,难就难在石材这个天然的资源,其一致性和稳定性比较差。比方说瓷砖,同样的一个产品可以连续生产上万、几十万平方米,但是石材行业,任何一个品种都很难做到大量和稳定性,行业的标准化主要难在天然性和不确定性,可这恰恰正是石材的魅力所在。我倒是不主张刻意的标准化,我认为应该是标准化和定制化并行,中低端的产品,色差和变化相对比较小的,客户也容易接受的产品可以标准化。高端的客户比较挑剔的,变化比较大的还是走定制化比较好。